一、切口
切口時機和範圍拔牙前後均可。因拔牙對骨有破壞,拔牙前切開粘膜翻瓣後可在直視下拔牙,便於保護牙槽骨。如果術前預計拔牙難度不大,骨破壞程度小,可在拔牙後根據實際需要再確定切口位置和大小。拔牙後切口設計良好,不會過分損傷牙齦軟組織。
切口範圍不可過大。雖然即刻種植術前的軟組織形態完整,但大範圍切口(如切開兩側牙間乳頭)可造成術後的軟組織退縮,齦緣降低,但是不能因為保護軟組織而限制切口範圍,導致術區視野不清難以明確粘膜下方的骨缺損情況,極易因未發現的種植體表面暴露造成種植失敗。
二、切口分類:
1、常規切口
常規切口為脊頂切口,也可選擇角形切口等。牙頸部較粗,植人的種植體與骨壁間有間隙性骨缺損,需要植骨處理,但沒有骨倒凹及其它部位的骨缺損。應作脊頂水準切口,切開後翻瓣,便於植骨操作。根周,根尖和頸部周圍骨組織有缺損,可作角形切口暴露缺損區,使術野清晰,便於操作。
2、非常規切口
非常規切口指根據情況作不規則切口或不作切口。局部情況複雜,需要暴露的術區範圍較大,可以選擇大範圍切口,或為保留牙間乳頭作不規則的切口等。在牙齦健康、牙槽骨無吸收、牙根無粘連拔除順利和視野清晰時,可以減小或者不做切口。選擇不切開粘膜,可稱為“無切口種植”。
不作切口時,用骨膜剝離器沿牙頸部骨表面向根尖方向分離周圍粘膜,以2-0縫線牽引牙齦組織即可直視牙槽脊高度及有無破壞。“無切口種植’完成種植體的植人後,需要檢查種植體周圍有無骨缺損(拍攝直線體層片、根尖片等)。
更多牙科問題線上諮詢17328783703(Wechat同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