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體植人後或功能性負重後,骨一種植體介面(理解為種植體表面、骨和種植體表面之間或鄰近種植體周圍的骨組織)骨組織進行一系列形成。吸收,重建和改建。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會出現兩種結果:骨一種植體介面為纖維結締組織或骨組織。相應地,骨內種植體在功能狀態下存在兩種基本固定形式:纖維骨性固位和骨結合。
1、纖維骨性固位:
美國牙科種植學會對纖維骨性固位的定義是在種植體和骨之間插入健康的,緻密的膠原組織。但是從組織學切片上發現這此膠原纖維只是沿種植體長軸排列形成簡單包事,而並不能形成牙周膜中膠原纖維的功能性排列方式,因此不能起到功能負重作用,只能是把種植體在非負重狀態下“留置”在頜骨內。因此,纖維骨性固位,而非纖維骨性結合是對骨結合失敗所形成的骨一種植體介面的描述。就組織學和生物學角度而言,種植體周圍結締組織缺多魯結合時骨組織分泌的粘著性骨基質,對種植體沒有錨固作用,種植體只能留置在頜骨內,無法承載功能性負重。從生物力學角度看,這種纖維性種植體支持機械強度很低,幾乎沒有抗壓強度,抗拉強度和抗剪切力強度。
2、骨結合:
對於骨和種植體之間的良好結合給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稱--骨結合骨結合這一理論改寫了口腔種植的歷史,至今仍是口腔種植的理論基礎。長期以來骨結合的定義沒有發生原則上的改變,但不同的定義反映出人們對骨結合認識角度的細微差別。
骨結合是通過種植體周圍骨組織的形成,使種植體直接錨固在骨和種植體表面之間,沒有纖維組織生長。骨結合是在種植體表面直接骨沉積;在種植體和支持骨之間沒有纖維性結締組織間隔;由於叩診可以直接傳導到骨。
更多牙科問題線上諮詢17328783703(Wechat同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