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康口腔表示,吮指的發生率與年齡有很大關系。在1歲以內,幾乎所有的嬰兒都會有吮指的現象,在嬰兒期末期發生率直線下降。美國的一份研究結果顯示,1歲到4歲,吮指的發生率從31%降到了12%。如果4歲以上的兒童仍有吮指行為,一般可以認為是口腔不良習慣。吮指時會將拇指或其他手指置於口內,並施加吮吸力量,可導致明顯的牙齒不齊,如吮拇指時,將拇指置於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之間,則會阻止前牙的正常萌出,造成前牙咬不上,影響前牙美觀和功能。
病因:吮指的病因不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吮吸在黏膜上會產生愉快的感覺,而隨著兒童心理上的成熟,他們會趨向放棄這種習慣帶來的愉悅。多數正常兒童在2歲或3歲時終止吮指習慣。如果看到有5歲或更大的孩子吮指,則可能是某種潛在的心理問題的表現。吮吸不足理論認為,吮吸是嬰兒與生俱來的欲望。當大量的吮吸需求沒有被滿足時,就表現出非營養性吮吸。有研究證實,母乳餵養時間短與吮指不良習慣有關。另外,也有認為吮指與饑餓時尋求安慰、緊張焦慮、父母與孩子感情交流不夠等因素有關。
矯治:吮指習慣的糾正應根據不同的年齡區別對待。一般認為吮指習慣在4歲前停止,對咬合的影響很小,是暫時性的。因此,在4歲之前一般不加干預,主要要求家長進行嚴密觀察。4〜6歲之間,主要是採用語言教育、提醒或獎勵的方法鼓勵孩子戒除不良習慣。語言教育主要是告知孩子吮吸會造成牙頜面的改變,影響美觀。提醒治療是採用一些方法提醒孩子不要把手指放到嘴裏,如將手指纏上膠布或繃帶,或者戴上不分手指的手套,在手指上塗苦味劑等,且一定要向孩子講清楚這些只是提醒而不是懲罰措施。獎勵方法是孩子和家長之間建立起一個約定,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破除不良習慣就會得到獎勵,如自製一份日曆,若孩子一整天沒有不良習慣,則在日曆上貼上一顆小星星,在規定的時間段結束時,達到了約定的條件,則給予獎勵,該過程中應不斷地口頭表揚鼓勵孩子。
6歲以後若不良習慣持續,孩子確實有願望戒除不良習慣,只是做不到,可以採用口內矯治器的方法,通常可戴上齶欄。一般3~6個月內可明顯改善,然後需要繼續保持6個月。矯治器的成功需要孩子的合作,開始佩戴時會有發音和進食的不習慣,很快就可適應。
推薦閱讀:
深圳瓷牙套價格表
深圳箍牙收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