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拔除後半小時,吐出口中壓迫的棉花或紗卷,創口不再出血,或者唾液中帶有粉紅色血絲,都屬正常情況。若仍有明顯出血時,即為拔牙後出血。
拔牙後出血的原因既有局部因素又有全身因素,以局部因素為多。對於全身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礙、高血壓等)引起的出血,應詳細詢問病史,並做檢查,同時用止血藥止血,必要時請內科會診,找到病因,對症治療。局部因素可以有:牙槽窩內殘留炎性肉芽組織、軟組織撕裂、牙槽骨骨折、牙槽血管破裂、創口感染、血塊保護不佳而脫落或血塊分解引起繼發性出血等。
不論那一種因素引起的出血,都應該首先注意病人的全身情況,詢問出血情況,估計出血量,注意脈搏和血壓的變化。若出血量大的,還應該根據情況適當輸人液體,甚至輸血。了解了全身情況以後,再進行局部檢查,同時安慰病人,以使其克服恐俱心理而保持情緒穩定。如果創口內有高出牙槽窩的過多血凝塊並滲血時,可以用紗布將高過牙槽窩的血塊及口腔內的血塊清除,再用紗布卷或棉花壓迫止血,也可在傷口上灑些止血粉,然後再壓迫止血。多數出血不是來自骨性的牙槽窩,而是來自周圍的軟組織,因此將兩側牙齦做水平褥式縫合,可以使兩側的粘膜因緊張而減少局部血液循環,這樣就有助於止血。縫合後壓迫5分鐘,若傷口仍出血不止,則應該用明膠海綿、止血粉等放入牙槽窩,再咬紗卷或棉花壓迫。如果上述方法還是不能止血時,應在局麻下清除牙槽窩內的血塊,以一長碘仿紗條緊密填塞後加壓,碘仿紗條可在1星期後取出。此法常可收止Jfil之效。當然,若牙槽窩內有炎性肉芽組織時,則應該首先清除掉。
對於病人來說,發生拔牙後出血時,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應用消毒棉局部壓迫,並盡快去醫院就診。
推薦閱讀: